1小时03分。
就这个数,别的先不说。
葛润冲线那会儿,整个人估计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就是一坨挂在车把上的、靠本能踩踏的肉。
你要问他赢了高不高兴,他可能得先喘半小时气才能回答你。
24公里的山路,上上下下,全是坑,这个成绩,基本等于在跟你说:别问,问就是天赋加玩命。
讲真,现在的体育比赛,尤其这种有点野路子性质的,越来越像开盲盒。
你永远不知道主办方会给你端上一盘什么菜。
这次的2025北京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总决赛,办在北京昌平的南口镇羊台子村,听着挺田园牧歌,实际赛道就是个“劝退模拟器”。
我看了路线图,那弯弯绕绕的,感觉设计师上辈子是个做毛线团的,存心不让选手有一秒钟的安生。
这根本不是一场单纯的体力活儿,这是在考“自行车驾照”的路考,还是地狱难度的。
你前面一个人稍微一打滑,后面就得跟着吃土,想超车?
行啊,旁边就是沟,要么你艺高人胆大飞过去,要么就老老实实当个跟屁虫。
所以葛润能第一个出来,他脑子里肯定装了个GPS,每一米怎么走,什么时候该怂,什么时候该冲,算得明明白白。
这年头,四肢发达,脑子要是不好使,在山地车界是混不下去的。
再看看女子组,喜得盛车队的单江娜,18公里,59分钟出头。
这姐们儿简直了,同样是人类,她好像是开了二倍速。
很多人对女子比赛有偏见,觉得不够刺激,那是没看到单江娜这种选手过弯。
那种贴着地面,人车合一的流畅感,纯爷们看了都得递根烟,道一声“服了”。
力量是基础,但怎么把力量用得像绣花一样巧,才是这门运动的精髓。
我特意找了个参赛的朋友聊,他是内蒙古风暴骑士队的,叫张小会。
他原话是“非常有挑战性”,这话说的,就跟咱们过年回家被亲戚问工资时说“还行”一样,全是场面话。
我给你翻译翻译,他心里想的肯定是:“这破路,下次再来我就是狗!”
可骂归骂,下次有这种比赛,他们这帮人还是会挤破头地来。
为啥?
犯贱呗。
在平路上当人太久了,就想来这种泥地里当几小时的“野兽”,享受那种被掏空、被折磨,最后靠一口气顶回来的感觉。
当然,运动员在前面玩命,地方政府在后面也没闲着。
南口镇打的算盘,叫“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词儿挺大,说白了就是“借鸡生蛋”。
用一场专业的户外运动赛事,把全国各地的自行车爱好者都忽悠……不对,是吸引过来。
你们来比赛,总得吃喝拉撒吧?
顺便看看我们这儿的风景,买点土特产,回去再跟朋友吹吹牛。
一来二去,这乡村旅游不就盘活了?
这路子现在挺流行,但也是个双刃剑。
搞得好,是双赢;搞不好,就是运动员骂娘,游客败兴,最后留下一堆“赛事垃圾”。
关键就在于那个“度”。
你不能为了让游客看热闹,就把赛道修得跟逛公园似的,那专业选手不陪你玩了。
你也不能为了追求极限,把后勤保障搞得一塌糊涂,那谁还敢来?
目前看,南口镇这第一步棋走得还算稳,至少来比赛的都说好。
说一千道一万,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具体的瞬间。
是U14组那个小屁孩,摔了一跤,爬起来拍拍土,眼里含着泪还继续往前蹬的倔强。
是冲过终点后,两个不同车队的选手,互相捶着对方的肩膀,笑得比哭还难看。
冠军的光环固然耀眼,但这项运动的魅力,恰恰在于那些没拿到奖牌,却依然在跟自己较劲的普通人身上。
所以,一场比赛结束了,除了那几个冠军的名字,还能留下什么?
或许就是羊台子村那条被车轮碾压过无数次的赛道吧。
它记住了每一个人的汗水、喘息和咒骂。
明年,这里可能还会有一场比赛,又会有一群新的“疯子”来挑战它。
挺好的,生活不就是这样么,总得找点能让自己肾上腺素飙升的事儿干干,不然多无聊啊。
你说呢?
股票配资十大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