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项目《胡海泉唢呐艺术表演与编创人才培训》集中培训汇报音乐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中慧楼音乐厅落幕。这场以“海纳百川,泉艺薪传”为主题的音乐会,用13首作品串联起唢呐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脉络,既向管乐宗师胡海泉的艺术成就致敬,也展示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音乐会以胡海泉1976年创作的《庆胜利》开场,这一版本首次融合唢呐大家族各类乐器,其中的加键改革唢呐,是胡海泉与民族管乐制作大师吴仲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乐器改革的成果。《乡村新曲》《二人转牌子曲》等作品中,演奏者通过技巧还原胡海泉的创作理念,低音唢呐协奏曲《苏武》则展现了民族大义与艺术创新。
音乐会将传统与现代进行“破壁”融合,《茂腔情》融入非遗茂腔唱腔,《淮河云啸》以传统音乐为骨架结合现代技法。《咏声》《云涌乌蒙》将经典旋律与时代故事结合,呼应“音乐为时代发声”的理念。《火热的土地》《秋收》《田野欢歌》在演奏形式上创新,带来全新听觉体验。
胡海泉唢呐艺术表演与编创人才培训活动负责人胡美玲介绍,本场音乐会践行“根在民间,魂在创新”的理念,“音乐会是传承新起点,胡海泉是中国唢呐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的精神将激励更多音乐人投身民族音乐发展。”
记者:韩轩
股票配资十大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